为什么生物除磷相对于除磷剂效果不理想?
作者:hy
在处理工业废水时,比起生物除磷,更多人会选择投加除磷剂来进行化学沉淀,这种选择是出于什么原因呢?经过对除磷剂和生化除磷的研究,下文提出了几种观点。
行业内普遍认可的生物除磷理论就是“聚磷菌(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,PAOs)的厌氧释磷,好氧吸磷”理论,PAOs摄取的磷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污泥中,排除系统外。影响除磷的因素非常多,对于工业废水来说,最大的三个因素我认为应该如下:
一,废水盐度过高。盐度过高时渗透压过高,导致微生物脱水引起质壁分离,同时酶活性降低。高盐还会使水的密度增加,例如海水的密度是盐度,温度,压力的函数(S,t,p)。水的密度增加会导致污泥上浮,微生物流失。
二,聚磷菌虽然在吸磷的过程中不择价态,但根据大量研究表明,PAOs更多地吸收正磷和有机磷,对于偏磷(次磷,亚磷,焦磷)吸收效果并不理想。
三,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高分子络合剂时,水质可生化性差,除磷效果差。
化学除磷法通过投加铝盐、铁盐等除磷剂,使磷转化为不溶性磷酸盐沉淀。例如铝盐类除磷剂,Al3+一方面与磷酸根结合,一方面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(OH)2+等络合物,通过吸附架桥、网捕卷扫使得水中原有胶体脱稳,与其结合为大分子后,絮凝沉淀。
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新型除磷剂的研发,如MAP,铝镁基复合盐[L1] 等,力求寻找最佳处理效果。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,生化物化协同除磷效果可稳定达到95%以上。如果除磷剂选择准确,投加时机得当,去除率更高。
浏览了以上几个观点,你是否对如何选择除磷工艺又有了新的想法呢?